BCH 侧链 smartBCH悄然上线,“大区块”会是比特币扩容的良方吗?
有关比特币“大区块”与“小区块”的讨论本质上是对不同扩容路线的分歧,众所周知,自从比特币价格在2013年4月历史性的突破100美元之后,比特币的知名度进一步从极客圈扩展到全球范围内更广泛的人群,与此同时,随着比特币交易的增多,比特币网络中的交易确认异常缓慢,如果交易者不想长时间等待,就需要支付高额的交易费用,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成员就开始讨论如何在比特币网络设定的1M的区块大小的基础上实现扩容提速,最终获得支持最多的有三种解决方案,分别是闪电网络、隔离见证和区块扩容。今天,我们要重点介绍的便是其中之一——区块扩容。
为什么会有比特币区块“大与小”之争
区块扩容,实质上是一种硬分叉,判断硬分叉与软分叉的标准,就是看升级前的节点能否兼容升级后的节点,如果能兼容,就是软分叉;如果不能兼容,就是硬分叉,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软分叉向后兼容,而硬分叉不向后兼容。历史上比特币第一个有较大影响力的硬分叉就是发生于2017年8月1日的比特币现金(Bitcoin Cash,BCH/BCC)的诞生,通过支持将区块大小提升至8M(后于2018年5月再次将区块大小限制升级至32M)来提高交易效率,是链上扩容的技术路线。那么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一切都要追溯到比特币白皮书作者中本聪在比特币源代码里面留下的一行代码——这行代码限制了比特币区块的大小的上限。
我们知道,比特币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将其理解成为一套记账系统,而每一个区块可以理解为这套记账系统里一个账本,是该系统里最小的记账单元,每个账本记录着最近十分钟内比特币网络发生的所有转账交易记录。显然,在这样一套系统里,区块的大小上限就会直接决定了单位时间内比特币网络处理交易的能力。
探究中本聪添加这行代码的初衷,原本是为了在低算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阻止垃圾交易攻击。由于在比特币发展的早期,也就是在CPU及GPU挖矿时代,交易比特币的人数寥寥无几,恶意攻击者花费很小的代价来提交大量的垃圾交易,就能堆满所有节点的硬盘,这样就有可能将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系统扼杀于摇篮。在添加这行代码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人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未来会不会限制比特币网络的发展?对此,中本聪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到时候我们提前把限制调大就可以了。”
没想到一语成谶,就在比特币白皮书问世9年之后,当初遗留的这个扩容问题竟然会导致后来的“大区块”与“小区块”纷争。
比特币区块扩容简史
上面我们提到,在2013年比特币第一轮牛市中,其价格突破100美元之后,比特币链上交易量骤增。到2014年时,比特币的区块大小已经达到了300KB左右,并且维持着指数级的速度上升,此时就已经有人正式提出了“大区块”的扩容提议。等到了2016年初,比特币的区块大小首次触达1MB大小上限,有关通过“大区块”来实现扩容的讨论愈加热烈。
不过由于我们前面提到的软分叉和硬分叉的区别,如果将比特币网络区块大小由1M下调至512KB,这是软分叉,在此之前的老节点无需升级依然可以正常运行;而如果将区块大小由1M上调至2M,则属于硬分叉,老节点必须升级之后才可以正常运行,否则按照既定程序,超过1M大小的区块会被老节点认定为非法。
当时的情况是,虽然比特币历史上进行过多次软分叉升级,但还没有出现过硬分叉。原因在于核心开发者认为硬分叉升级很可能会导致比特币网络分裂,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而显然通过提升比特币区块大小上限扩容是一个硬分叉行为,不论是扩容至2M还是升级至8M,于是这事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但是,正如我们后来所见,2017年8月1日晚,当比特币网络高度达到478559时,Bitcoin Cash(BCC/BCH)分叉正式生效,不过直到2日凌晨2时,BCH第一个区块才被挖出,虽然“难产”了数个小时,但是这一事件却在客观上宣告了“大区块”理念实践的开启。在BCH之后,由比特币网络硬分叉出来的区块链网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过在这众多的分叉网络中,具有影响力的屈指可数,值得一提的也只有BCH和在其基础上再次分叉出来的BSV。
从上图我们可以更直观的了解BCH以及后来的BSV的分叉历史,简要梳理一遍:
第一次:在2017年8月1日,由于初代比特币的区块大小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分叉成了BTC和BCH(当时称BCC)。BTC还是现在的BTC,而BCH已经不是现在的BCH了,我们暂且称它为BCH 2.0。
第二次:在2018年11月15日,BCH社区就区块大小上限再次发生分歧,于是由BCH 2.0又强行分叉为BCH 3.0和BSV。
第三次:在2020年11月15号,BCH 3.0分叉成BCHA和BCH 4.0。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BSV和BCH的分歧所在。虽然BSV和BCH都是“大区块”的倡议者和实践者,但是两者所走的路线并不相同。从两者对区块大小上限的扩容目标来看,BCH 算是“温和派”,主张区块大小应该随着网络的需求和互联网的技术进步逐步提高,通俗的解释就是区块大小够用就行,不够用了再继续扩容;而BSV则显得相对“极端派”,一开始就主张把区块大小提升到很大,在2018年的分叉中便是提议扩容到128M,后来更是提出了“无上限区块”的扩容方案。不过,BSV的扩容理念在现阶段显然是忽视了至关重要的安全性问题。据Cointelegraph消息,就在香港时间8月3日23:45左右,BSV遭受了“大规模”的51%攻击,导致该链的三个版本同时被挖。由此可见,除非算力集中,否则像BSV这样追求128MB 区块上限的网络可能面临严重的安全性问题,但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算力真的集中起来,它和一个中心化系统的区别又有多少呢?同时,从近期BSV的平均算力变化来看,目前仅有392PH/s,处于历史最低时期,算力的流失对于维护“大区块”的安全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总结来说,适当的调大区块可以缓解吞吐率问题,但是无限的调大区块,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BCH 侧链 smartBCH 上线
据媒体报道,香港时间2021年7月31日,BCH 侧链 smartBCH 正式上线,BTC.com、ViaBTC 和 Matrixport 三个节点成为创世验证者。目前 smartBCH 正处于第一个投票期,将由矿工选举出更多验证者。smartBCH 团队表示,smartBCH 的 MoeingADS 数据结构已经完成,可支持 5.1 万的 TPS,且能够在不改变其主要数据结构的情况下支持 smartBCH 的发展。
smartBCH会带来哪些改变?据smartBCH 的首席开发者王逵透露,smartBCH 包含了 SEP101 (存储任意长度的值)以及 SEP206 (将原生代币转换为 SEP20 代币)两项更新,兼容 EVM 和 Web3.0并大大简化了 DApp 开发人员的工作。同时王逵还介绍了在 smartBCH 上发行 DeFi 项目的优势,相比我们所见到DeFi交易量暴涨带来的ETH交易手续费水涨船高不同,smartBCH 不会走“流量一高,Gas就涨价”的老路子,它会通过扩大区块,来保证即使链上交易量大幅增长,Gas 价格仍很便宜。
结语
自从比特币交易拥堵、链上转账效率低、费用高的问题暴露以来,社区成员提出了闪电网络、隔离见证和区块扩容等多个解决方案,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个方案比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在《闪电网络加速发展,能否助力比特币再上一层楼?》一文中,我们关注到了闪电网络的发展,但和隔离见证一样,两者虽有发展但始终不能尽如人意,这次smartBCH上线,能否代表“大区块”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表现呢?最终还是需要时间来给出我们答案。
© 2025 OKX。本文可以全文复制或分发,也可以使用本文 100 字或更少的摘录,前提是此类使用是非商业性的。整篇文章的任何复制或分发亦必须突出说明:“本文版权所有 © 2025 OKX,经许可使用。”允许的摘录必须引用文章名称并包含出处,例如“文章名称,[作者姓名 (如适用)],© 2025 OKX”。不允许对本文进行衍生作品或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