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金融是近年來區塊鏈最大的成功案例之一。在以太坊、Solana、Avalanche、Polkadot等平台上建構的開發人員一直在設計新金融系統的基礎設施,而無需可信任中介機構或排外主義看門人。該行業的成長通常是透過與包含其各種協議的智慧合約相關的資本金額來衡量的。 2021 年 4 月,DeFi 鎖定的總價值超過 500 億美元,顯然許多人支持這種更民主、去中心化的金融方式。
在以下文章中,OKX Insights 提供了快速擴張的 DeFi 子產業的完整分析:
我們首先定義 DeFi 的含義,然後簡要回顧該行業的歷史。
接下來,我們將注意力轉向各個獨立區塊鏈網路上出現的不同 DeFi 生態系統。
在探索當今存在的 DeFi 協議類別時,我們介紹了一些頂級 DeFi 代幣和項目。
然後,我們考慮區塊鏈預言機、無常損失和流動性挖掘——所有在討論去中心化金融時經常出現的概念。
最後,為了完善這份 DeFi 終極指南,我們透過討論該行業風險較高的一面來結束討論。
虛擬貨幣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 是什麼?
去中心化金融是指一類基於區塊鏈的協議,試圖提供對傳統金融業中的各種服務的開放存取。
構成快速擴張的 DeFi 領域的應用程式建立在以太坊等無需許可的網路上,使用戶能夠參與一系列熟悉的金融活動,而無需依賴受信任的中央機構。這些活動包括:
借貸
儲存
現貨交易
保證金交易
衍生性商品交易
保險
在構成 DeFi 領域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中,智能合約(即用程式碼編寫的數位協定)取代了傳統金融業中的可信任中介機構。當滿足智能合約的預定義條件時,程式碼會自動執行。這樣就可以在沒有人為監督的情況下解決合約。
智能合約的程式碼被永久記錄到部署它的公共區塊鏈中。這使得 DeFi 具有一些更具革命性的品質,包括:
無需許可:任何人都可以在未經事先授權的情況下與 DeFi 協議進行互動。
信任最小化:由於是開源的,因此無需信任編寫和部署 DeFi 應用程式的人。透過公開查看程式碼,使用者可以自行驗證應用程式的功能。
可組合性: DeFi 協議可以相互交互,從而實現傳統金融「圍牆花園」中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功能。
審查阻力:沒有人可以審查與 DeFi 應用程式互動的交易。
不變性:一旦部署,修改 DeFi 協定的程式碼在經濟上是不可行的。用戶確信相同的應用程式將始終以相同的方式運作。
成本低:值得信賴的中介機構通常會為其提供的服務收取高額費用。在 DeFi 中,協議本身與許多昂貴的中間商扮演相同的角色。
透明度:任何人都可以查看與 DeFi 協議互動的所有交易。相較之下,傳統金融的透明度要低得多,並且經常發生涉及中央政府破壞用戶對其的信任的醜聞。
虛擬貨幣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簡史
去中心化金融的歷史始於 2009 年比特幣的推出。雖然比特幣不是第一個創建純虛擬貨幣的努力,但它是第一個在不依賴可信任中介的情況下實現價值轉移的可行系統。
比特幣向世界介紹了區塊鏈技術,但其對安全性的首要關注意味著網路不太靈活。這種剛性很好地發揮了比特幣作為加密貨幣產業價值儲存手段的作用,但它使得該網路不太適合支援像後來的區塊鏈上那樣的 DeFi 生態系統。
受比特幣的啟發,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在 2013 年提出了一個更靈活的系統。以太坊於 2015 年推出,並採用了更複雜的程式語言,稱為 Solidity。 Solidity 被描述為一種圖靈完整的語言,它使開發人員能夠編寫和部署智慧合約,從而形成一個託管在以太坊網路上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以太坊更大的靈活性很快就吸引了大批開發者社區,他們開始在網路上建立應用程式。 2017 年,許多以太坊開發者尋求透過一種稱為首次代幣發行的流程來為他們的工作提供資金。儘管一些 ICO 的合法性和最終目標令人懷疑,但它們所鼓勵的投機狂熱為最堅定的 DeFi 團隊在隨後的熊市中繼續開展項目所需的資金提供了資金。
Uniswap 和 Synthetix 分別於 2018 年和 2019 年推出,引入了該領域其他主導協議隨後採用的概念。Uniswap 並沒有試圖將買家與賣家配對以促進交易,而是透過協議智能合約中匯集的用戶資金來實現交易。這些流動性池取代了中心化交易所青睞的訂單簿模式。同時,Synthetix 是首批透過獎勵來激勵那些為礦池提供流動性的人的公司之一。
2018 年和 2019 年期間,還有其他幾個著名的 DeFi 協議上線。然而,直到第二年,它們的採用仍然有限。 2020 年 2 月,所有 DeFi 協議鎖定的總價值首次超過 10 億美元,儘管當時的新興產業在 2020 年 3 月 12 日的全球市場崩盤中遭受了慘重損失。
然而,去中心化金融在夏季的反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勁。數據和分析公司 DeFi Pulse 提供的數據顯示,6 月 1 日,DeFi 鎖定的總價值再次略高於10 億美元。到 9 月 2 日,已達到 95.4 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DeFi Pulse 主要專注於以太坊,這意味著數據並不能反映整個產業。然而,它確實清楚地表明人們對 DeFi 的興趣日益濃厚。同期 Uniswap 交易量從 100 萬美元增加到 10 億美元,為此概念提供了額外的支援。
隨後進行了短暫的調整,然後在 2020 年底成長放緩。截至該年結束,所有 DeFi 的 TVL 約為 158 億美元。從那時起,對該行業的興趣顯著增加。截至 2021 年 4 月 6 日,DeFi Pulse 報告稱,其覆蓋的 DeFi 生態系統中鎖定的總價值超過 521.9 億美元。
虛擬貨幣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生態系統
以太坊
作為第一個引入能夠編寫智慧合約的程式語言的區塊鏈網絡,以太坊在去中心化金融方面享有顯著的優勢。作為該行業的先驅,許多有興趣探索區塊鏈技術在比特幣之外的潛力的開發人員在該網路發布後不久就開始嘗試該網路。
根據專注於以太坊的軟體公司 ConsenSys 的數據,截至 2020 年底,有超過 13 萬名開發者註冊了流行的以太坊開發套件 Infura。這比上一年增長了 87%。
反映以太坊上開發活動權重的是不同網路上 DeFi 應用的數量。截至 2021 年 4 月,DeFi Prime共報告了 251 個 DeFi 專案。其中,215 個是基於以太坊的。
同樣,這些數字並沒有提供完整的情況,因為它們不包括幾個著名區塊鏈的數據。然而,其他指標支持以太坊仍然是去中心化金融的主導網路的觀點。例如,分析提供者 DeFi Review 的數據顯示,TVL 排名前 20 名的項目中,有 14 個位於以太坊上。
以太坊殺手
儘管 ETH 仍然是市值排名第二的加密貨幣,以太坊網路在其支援的 DeFi 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還有其他幾個區塊鏈也擁有不斷發展的去中心化金融生態系統。
這些支援智能合約的鏈通常被貼上「以太坊殺手」的標籤。他們的支持者相信這樣的網路可以解決以太坊的缺點。對他們來說,開發人員離開原來的智慧合約平台並在不同的區塊鏈上建立只是時間問題。
以太坊的主要問題是其高昂的交易費用。該網絡的結構旨在促進最大限度的去中心化。這需要激勵盡可能多的分散且不信任的交易驗證器。
為了保持較低的硬體需求,單一區塊中可以容納的交易數量受到限制。然而,以太坊利用率的不斷提高(主要是由 DeFi 本身推動)意味著區塊通常已經完全滿了。因此,那些希望進行交易的人在提交交易時必須出價高於其他用戶。目前,不斷上漲的交易費用讓許多希望與以太坊 DApp 互動的零售用戶望而卻步。
該網路正在進行的以太坊 2.0 升級旨在解決這個問題。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更高性能係統的最終推出時間。同時,由於以太坊上的交易成本對許多用戶來說太高,開發人員已經開始尋找更便宜的替代方案。
這些「以太坊殺手」通常使用提高交易處理速度的共識機制、減少區塊空間競爭的分層設計、替代資料儲存方法以及其他優化來確保高效能。雖然這些調整可以創建比以太坊交易吞吐量顯著提高的網絡,但它們通常會在過程中犧牲去中心化。
當今支援 DeFi 生態系統的主要非以太坊區塊鏈包括:
Polkadot:一種支援智慧合約的區塊鏈,允許用戶啟動自己的網絡,稱為平行鏈。
Cardano:經過同儕審查的權益證明智慧合約平台。
TRON:具有較小組委託交易驗證器的區塊鏈,用於優化速度和低成本交易。
Solana:高效能區塊鏈,引入資料儲存、共識機制和交易廣播創新,以服務更多用戶。
EOS:一個委託權益證明網絡,專注於提供企業級區塊鏈生態系統。
Cosmos :並行運行的獨立區塊鏈網絡,實現跨鏈相容性。
Avalanche:旨在促進鏈之間互通性的區塊鏈網路。
上述幾個區塊鏈支援立即部署以太坊原生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可以輕鬆地將專案從高度擁擠的以太坊轉移到經濟上更可行的區塊鏈,這使得此類解決方案越來越受歡迎。例如,在以太坊上取得成功後,流行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SushiSwap 最近部署在 Avalanche 上。
虛擬貨幣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常見的模式
每個去中心化金融協議都試圖重新創建傳統金融業中的一項或多項服務。下面,我們從主要類別中介紹一些頂級的DeFi 代幣和項目。
借貸
借貸對於金融體系至關重要。在傳統金融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利用其他用戶的存款來促進借貸。借款人支付的利息是對貸款人的誘因。
去中心化金融中的借貸工作原理類似。然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取代了受信任的中介機構。流行的 DeFi 借貸協議包括Aave和 Compound。
貸款人向協議創建的貨幣市場提供資金,並接收由演算法確定的利息支付。同時,當從Compound 等平台借款時,用戶必須將抵押品發送到智能合約。
通常,DeFi 協議要求超額抵押,即以比借入資金更多的資本支持借出資金,以保護系統免受與數位資產同義的大幅價格波動的影響。如果用戶因某些原因無法償還債務,抵押品會降低貸方的風險。
流動交易
以 DeFi 為代表的傳統金融體系的另一個關鍵支柱是貨幣兌換。去中心化交易所允許用戶將一種加密貨幣交易為另一種加密貨幣,而無需中央機構來託管資金。 DEX平台主要有兩種模式:
自動化做市商
訂單簿
訂單簿 DEX 將買家與賣家配對以促進交易。鏈上訂單簿 DEX(例如 Bitshares)依賴節點網路來保持一致的訂單歷史記錄。該模型涉及許多鏈上交易,因此顯著增加了各自網路上對區塊空間的需求。
鏈下訂單簿模型(例如現已解散的 EtherDelta 的模型)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創建的。然而,由於中央機構負責監督訂單簿,因此此類實施不能被描述為完全去中心化。
由 Uniswap 推廣的自動化做市商模式徹底改變了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概念。在 AMM 協議中,流動性池取代了傳統的訂單簿。當交易者在 AMM DEX 購買或出售加密貨幣時,他們會將交易對的一種資產貢獻到池中,同時從中取出另一種資產。那些向資金池提供流動性的人將獲得平台交易費用的一部分作為獎勵。
基於 AMM 模型的 DEX 的其他範例包括 SushiSwap 和 Bancor。
衍生性商品
在金融領域,衍生性商品合約是從基礎資產價格中獲取價值的金融工具。衍生性商品是兩方或多方之間的合同,規定一方必須向另一方付款的條款。衍生性商品的例子包括選擇權、期貨和掉期。
衍生性商品通常用於對沖風險。例如,商品生產商可以透過簽訂期貨合約來防止可能的價格波動,該期貨合約在指定日期設定銷售價格,而不管實際市場價格如何。同樣,在加密貨幣行業,公司可以使用衍生性合約來對沖其高波動性加密資產的風險。
衍生性商品也是一種常見的投機工具,因為它們允許交易者在不持有標的資產的情況下押注價格趨勢。因此,合約通常是用借來的資金來槓桿化的。利用頭寸會增加潛在的風險和回報。
DeFi 領域的幾個著名衍生性商品平台提供不依賴可信任中介機構的金融工具。通常,它們結合使用流動性池、超額抵押、發行資產的合成表示以及其他機制來無需中央當局即可創建合約。提供衍生性商品交易的 DeFi 協議的範例包括 Synthetix、Perpetual Protocol、dYdX 和 Hegic。
穩定幣
鑑於加密貨幣的巨大波動性,穩定幣是去中心化金融領域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借貸、交易和其他金融活動都會受到加密資產價格劇烈波動的影響——尤其是當涉及不止一種資產時。
穩定幣透過引入與價格更一致的貨幣掛鉤的數位資產來降低波動性帶來的風險。穩定幣最初是作為一種工具,供交易者將BTC和其他加密資產的頭寸退出,換成更穩定的資產,但它在 DeFi 中也有類似的用途。
目前穩定幣主要分為三類:
法幣抵押:由中央機構發行的穩定幣,如 USDT 和 USDC。每個代幣都由銀行帳戶中持有的等值法定貨幣支持。
加密貨幣抵押:更去中心化的穩定幣選項(例如 MakerDAO 的DAI)涉及使用加密資產作為抵押品。由於支持這些穩定幣的資產通常不穩定,因此加密貨幣抵押的穩定幣通常需要超額抵押。
演算法:演算法穩定幣(例如 ESD 和 FRAX)試圖透過根據不斷變化的需求自動調整供應來保持價格一致。它們代表了比法定抵押穩定幣更去中心化的選擇,並且比加密貨幣抵押穩定幣更有效的資本使用。然而,由於絕對沒有任何支持,彈性供應代幣的價格往往比其他穩定幣選項更不穩定。
其他 DeFi 概念
預言機
如果沒有外部資料來源,智慧合約只能回應部署它們的區塊鏈上的可用資料來執行。當智能合約能夠存取鏈上無法獲得的數據時,它們會變得更加有用。然而,可能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智能合約的數據來源充滿了安全和信任問題。
區塊鏈預言機服務(例如 Chainlink)獲取非區塊鏈數據,並以信任最小化的方式傳遞給智慧合約。預言機對於 DeFi 領域尤其重要,因為大量活動需要可靠的資產價格數據,而鏈上無法提供這些數據。
流動性挖礦和流動性挖礦
流動性挖礦和流動性挖礦是與 DeFi 相關的術語,通常可以互換使用。雖然流動性礦工和流動性農民試圖透過與 DApp 互動來產生收入,但後者通常是一個更複雜的過程。
流動性挖礦是指向協議的流動性池提供流動性,以從 DeFi 協議本身接收交易費用以及新鑄造代幣的一部分的過程。同時,流動性挖礦是指在 DeFi 應用之間轉移資金以最大化流動性挖礦產生的回報的過程。流動性挖礦可能涉及更複雜的策略來利用多種協議的回報。
流動性挖礦和流動性挖礦在 2020 年都變得非常受歡迎。Compound 的 COMP 代幣的推出為流動性礦工創造了首批機會之一,並成為整個行業的重要催化劑。
無常損失
與流動性挖礦的概念相關的是無常損失——這代表了尋求被動回報的流動性提供者真正關心的問題。
當使用 Uniswap 等 AMM DEX 時,流動性提供者會依照資產當前市場價格決定的比例向流動性池貢獻多種資產。作為交換,他們收到 LP 代幣,這使他們能夠提取他們最初貢獻的資金池的百分比。
例如,如果流動性提供者在 ETH 價格為 1,000 美元時將 10 ETH和 10,000 USDT 投入到一個由 50 ETH 和 50,000 USDT 組成的池子中,則在提款時他們將有權獲得該池子的 20%。
當交易對中某一資產的價格改變時,池中資產的比例也會隨之調整。假設所有其他變數保持不變,如果 ETH 價格翻倍至 2,000 美元,我們範例池中的 ETH 數量將降至 35 ETH,而池中的 USDT 將增加至 70,000 左右。如果流動性提供者從池中退出,他們將收到新 ETH 和 USDT 金額的 20%。以 ETH 價格為 2,000 美元計算,收到的 7 個 ETH 和約 14,000 USDT 的價值約為 28,000 美元。
考慮到交易者一開始的餘額為 10 ETH 和 10,000 USDT,ETH 價格為 2,000 美元,如果根本不提供流動性,他們會獲得更多利潤。他們的 10 個 ETH 價值 20,000 美元。加上他們的 10,000 USDT,他們的資產總價值將達到 30,000 美元。這些範例之間 2,000 美元的差異被稱為“無常損失”,因為只有當流動性提供者選擇從資金池中取出資金時,損失才會變成永久性的。
DeFi 風險
作為仍然年輕的加密貨幣行業中的一個全新領域,有很多機會從去中心化金融中獲利。事實上,正是 DeFi 透過收益耕作策略產生的被動創收潛力推動了該產業近期的成長。然而,DeFi 也可能為用戶帶來重大風險。
DeFi 帶來的一些最迫切的風險包括:
協議風險: DeFi 智能合約通常儲存大量加密貨幣。這極大地激勵了人們尋找程式碼中的漏洞。這類編寫不當的程式碼中的漏洞已經被多次利用,常常讓應用程式的用戶損失慘重。同樣,惡意行為者可以故意部署危險程式碼來欺騙 DeFi 新手。
可組合性風險: DeFi 應用程式的互連性意味著潛在的漏洞只有在同時使用多個協定時才可能出現。
地毯拉力:一些較小的 DeFi 專案對其早期採用者進行了所謂的地毯拉力。這涉及專案開發商耗盡流動性池以從用戶的流動性中獲利。
監管風險:傳統金融業受到嚴格監管,以保護投資者並幫助防止洗錢等金融犯罪。相比之下,DeFi 仍然完全不受監管。嚴厲的監管打壓肯定會傷害這個仍處於新生階段的次產業。
中心化風險:一些 DeFi 生態系統和應用程式比其他生態系統和應用程式更加中心化。例如,某些協定具有內建主密鑰和其他功能,可讓開發人員對專案進行重大控制。此類添加旨在保護協議用戶。然而,它們也可能被用來在監管機構施加足夠壓力的情況下完全關閉專案。
波動性:即使是頂級 DeFi 代幣也往往波動性很大。意外的價格波動可能會對 DeFi 用戶帶來重大損失。
DeFi 的光明未來
DeFi 是加密貨幣產業中成長最快、最令人興奮的領域之一。使用部署在無許可網路上的智慧合約將金融服務的存取範圍擴大到那些通常被排除在外的人。
儘管該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但主要 DeFi 生態系統已迅速吸收了超過 500 億美元的資本。這種成長看起來將持續下去,特別是因為以太坊交易費用促使開發者和用戶轉向替代區塊鏈,例如 Solana、EOS、Polkadot 等。
傳統金融業的許多主要支柱已經在 DeFi 中得到體現。去中心化的借貸、借貸、交易和保險解決方案吸引了大量用戶群。
然而,該行業仍然非常年輕,因此仍然存在重大風險。這些尖端協議的使用者應該意識到智慧合約程式碼本身的漏洞所帶來的威脅,以及可能的監管限制、加密資產始終存在的波動性,甚至是缺乏去中心化所帶來的風險。
也就是說,DeFi 的革命性潛力使其成為一個充滿機會的領域。有了這本去中心化金融終極指南,您現在應該能夠更好地避免風險,並從這個令人著迷且不斷擴張的子行業的最新發展中了解更多信息。
閱讀更多:
如何下載 OKX APP:https://www.okx.com/hk/learn/novice-general-guide-1-cn
虛擬貨幣如何進行交易?|5 分鐘帶你輕鬆掌握: https://www.okx.com/zh-hant/learn/how-to-trade-digital-assets-cn-2
延伸閱讀:
【De-Fi系列】談 DeFi 的起源、介紹及未來發展(上): https://zombit.info/talk-about-the-origin-introduction-and-future-development-of-defi-1/
加入 OKX 繁中社區了解更多加密貨幣知識,還有不定期空投及周邊贈送!
© 2025 OKX。本文可以全文複製或分發,也可以使用本文 100 字或更少的摘錄,前提是此類使用是非商業性的。整篇文章的任何複製或分發亦必須突出說明:“本文版權所有 © 2025 OKX,經許可使用。”允許的摘錄必須引用文章名稱並包含出處,例如“文章名稱,[作者姓名 (如適用)],© 2025 OKX”。不允許對本文進行衍生作品或其他用途。